陈哲 廖杰华 宋慧
记录被不断刷新的不只是温度。
7月26日下午3点,备受关注的“前海第一拍”在深圳土地交易中心举行,本土开发商卓越豪掷123.6亿,拿下首批两幅土地,刷新纪录成为新“地王”。而就在几天前,上海市向市场推出一幅底价超过175亿元的地块,意欲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全新地标,这一当地史上总价最高的卖地计划,激起无数业内人惊呼。
以上种种,看起来正在让房地产业重新躁动起来。
当然,那些管控的政策并未发生变化。一位资深地产界人士认为,到目前为止,新一届政府对地产调控的表态只有寥寥数语,大多集中于棚户区改造、保障房和城镇化建设。
但对那些精明的房地产商来说,寥寥数语也是信号。记者采访发现,地方政府推出这些天价地块的同时,往往会对地块的用途做出限定,大多指向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。同时,卖地收入会倾向于投向棚户区改造、农村宅基地置换等薄弱环节。高端地产项目收入补贴民生项目,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,隐现其中。
“上层现在允许放出土地,但前提是你要调结构、促民生。”一位天津市国有开发商的高管说。
解题保与压
土地市场火爆的背后,是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下滑。“政策对房地产管控不会过于严厉,总体走向会是放松的状态。”北京虎杰投资顾问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认为,对政府而言,地产还是“保增长”最重要的产业之一。
地方政府也各有诉求。在江苏盐城,自2010年初始执行了3年之久的房价备案制度,悄然松绑,直到7月下旬,才为当地人所知。盐城经济开发区一位官员说,这两年当地大兴开发,城建较多,政府资金紧张。
该官员的逻辑是,“老百姓买涨不买跌,取消房价备案后,盐城的商品房成交量将会大幅提升, 政府的土地会很快出手,一些房地产大鳄也会到盐城拿地,盐城的旧城改造项目就可以得以实施,同时会解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”。
推出土地吸引开发商购买,以增加财政厚度的诉求,在一线城市同样存在。北京市今年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,据统计五年内投入将达到5000多亿元。
据上海市财政局人士介绍,从去年起,全市世博园区、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、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特定区域土地出让收入的缴库级次发生变化,从原来的缴入市区两级国库调整为全部缴入市级国库,优先用于平衡上述区域前期开发和建设支出。而上述区域,正是上海实现经济转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区域,恰好也是近期地王频出的板块。
商业银行也再次把目光聚焦地产。按照交通银行近期测算,多增规模中投向房地产的比例达到七成,绝对规模达到1.3万亿。
金地集团(6.63,-0.03,-0.45%)财务总监韦传军在近日一次小型闭门会议上说,从今年2月开始到6月中旬,资金面超出预期的宽松,各类开发商融资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。据其称,金地集团目前可以拿到基准利率的银行贷款。在过去,这对于民企房产公司是难以想象的。
调控新意思
上述天津市国有开发商的高管说,“地方政府已开始为下一步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准备。”而手里的地块,除了贡献土地出让金,还承载了更多的含义,“地王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。但一方面你可以去卖地王,同时也要认真调结构。企业拿到地后的用途要符合经济转型,带动就业。把资源配置好,我就给你放开。”
据悉,天津市时隔多年后,近期在和平区、河东区、河西区等中心城区,大量推出土地。天津某区区委书记,过去年年会向市里递交区内企业调研报告,“每年的版本相差无几,今年不一样了。”这位书记说。上级给出的命题,是新城镇规划与发展,书记主动向业内专家请教。
一位观察人士称,以往一项重要政策的推行,会先行在地方一线干部中统一认识,结合天津新批开发区及棚户区腾地、挪出空间,这都是新城镇风雨欲来的前兆。
经济观察报获得的即将挂牌出让的徐家汇中心土地出让文本中,明确规定,“地块开发建设须符合徐家汇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定位。希望具有建设与运营大型商业商务楼宇及高星级酒店经验、以持有物业为主要运作模式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开发企业参与本次预申请活动。”
对此,一位上海国土部门官员说:“这是与上海继续加大服务业转型的战略紧密贴合的,近期在浦东
陆家嘴(10.51,0.01,0.10%)和张江等地的土地出让文书中,也对招商对象进行了明确的要求,要么是具有金融、贸易整合资源,要么是对城市结构调整有显著的价值贡献。”
一些“通天”的房地产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了这种新的政策变化。
就在万科拿下上海地王后两周,万科在上海召开品牌发布会,宣布重新定位上海战略。董事长王石也通过视频为之“站台”。万科要用5至10年,将上海万科从一个传统的住宅开发商,打造成全区域、全品类、综合性的城市主流开发商。涉及住宅、商业及服务业三领域。这与公司老总郁亮在西安首提“万科未来将成为城市综合配套商”的表态,同出一辙。
无独有偶。千亿级房地产企业绿地也在几乎同一时间明确了新的生意模式——智慧城市产业链整合者。6月,绿地集团内部进行了关于下一步战略的头脑风暴。绿地董事长张玉良说:“智慧城市战略与过去不同阶段公司明确的新城战略、超高层战略到产城一体化战略,处在同一个高度,也是针对新一轮城镇化的方向。
新一届政府下,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往的地产业发展模式,似乎在酝酿中。在政策的推动下,地产业要承担中国经济调结构的推动者和操盘手。而未来,房地产将分为高价商业房和低端保障性住房两部分,并由前者对后者进行补贴,也是题中应有之义。只是,这一切当中,还有太多的未知数。